近日,由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數字賦能美育,創新驅動未來”國際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活動開幕式在中心北京廳舉行。中心副主任趙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主辦及支持單位領導、知名專家、國際交流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長、書記等300余人參加。
趙軍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國際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在促進教育互動發展、拓展學生視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豐富經驗。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數字技術為教育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契機。藝術與科學教育的深度融合成為時代所需、使命所驅。他希望,多方力量的專業支持與深度參與,能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親身實踐與創新的平臺,同時充分挖掘孩子們的創意潛能,培養跨學科思考的能力和更廣闊的全球視野。期待各方攜手并肩、深度合作,共同鑄就數字美育的輝煌未來。
開幕式上,主辦及支持單位領導和嘉賓、學員代表共同啟動“數字賦能美育,創新驅動未來”國際青少年藝術與科學教育活動。
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講座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理事會主席、英聯邦學習共同體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莎·辛格·坎瓦爾(Asha Singh Kanwar)教授帶來了題為《全球挑戰激發創造性解決方案:它們是否改變了教育范式?》的主題演講,從全球挑戰如何激發創造性解決方案的角度,探討了這些解決方案是否改變了教育范式。她通過歷史案例和現代技術應用,分享了全球南方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和對教育模式的深遠影響。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副院長甄巍展開了題為《具身與潤心:人工智能背景下美術教育的價值重構》的主題演講。甄巍教授在演講中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美術教育的價值重構,探討了如何通過美術教育協調身心,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造力,及在數字化變革中美術教育的新方向。
開幕式上,藝術中心學員展示了美術國際融合課程“氣象樂隊”項目的成果展示。課程以傳達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主旨,基于PBL項目制課程理論的跨學科藝術課程,通過藝術與各學科知識融合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索中逐漸形成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培養少兒的全球素養。